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,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,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。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,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,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。
中医理论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、藏象学说、经络学说、病因病机学说等。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,与自然界也是相互关联的,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都可以用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解释。藏象学说研究人体五脏六腑、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。经络学说则阐述了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、生理功能、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关系。
中医诊断主要通过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四诊合参的方法。望诊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;闻诊是听病人的声音、嗅病人的气味;问诊是询问病人的症状、病史等;切诊主要是按触病人的脉搏,也包括按触其他部位。通过综合分析四诊所得的信息,来判断病情。
中医的治疗手段丰富多样,常见的有中药、针灸、推拿、拔罐等。中药是运用各种天然药物及其炮制加工品来防治疾病;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;推拿是运用手法在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进行操作,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;拔罐则是利用罐内负压吸附在皮肤表面,起到疏通经络、行气活血等作用。